您当前位置:首页 > 商会新闻 > 沛县也有地铁规划了?

沛县也有地铁规划了?徐州地铁,要通沛县!

        最近,沛县公示的一个公告里,竟然有了地铁的踪影!这个公告是沛县敬安镇冶金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前公告!
而该公告里的规划图有明显一段地铁线路延伸至沛县,并且还标注了站点,一起来看看!

 

        从规划图来看,该线路为城市轨道S3号线,其线路从徐州铜山区黄集、何桥一直通到沛县敬安镇,设置站点敬安站,地点在杨楼村东北角S322徐丰公路一侧。
        值得注意的是,前段时间,徐州地铁官网发布了徐州城市轨道交通第3轮《建设规划》编制方案招标公告!该项目的招标,标志着徐州地铁第3轮建设规划开始提上日程,正式进入流程。

        那么,徐州地铁第三轮规划将建哪些线路呢?
        根据国家批复的徐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徐州轨道交通将由11条线路组成,包含中心城区7条轨道普线和外围地区4条轨道快线,总规模323.1公里。
        而在今年2月网上曝出,徐州地铁线网规划最新版本的方案共规划“8+6”14条线,全长400.7公里。
        所谓“8+6”,即8条轨道交通普线,6条市域线。也就是说,比原规划方案,多了一条8号线,多了两条S线。
        原规划的7号线调整为:大彭镇——路庄村,途经淮海新城——北二环——五山公园——高铁站——东湖新城。五山公园以后的走向与原来基本相同。
        新增的8号线大致走向:临黄——高新区,途经王新庄——九里——下淀——五山公园——大郭庄——长安路。五山公园以前的走向与原7号线大致相同。

新增的2条S线为:
S5徐邳线:从徐州火车站至邳州,利用既有陇海铁路开行。
S6徐利线:从徐州火车站至利国,利用既有京沪铁路开行。
        当然,以上曝光的线路都还处在研究阶段,并不一定准确,但最近公布的2022年徐州土地推介手册中,在一些地块图示上,标示的地铁线路与上述规划图基本相同。
        沛县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不动摇,以“333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壮大新能源、高端纺织、新型铝材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环保与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并转型升级煤焦电、冶金铸造、绿色食品三大传统产业,结构更优、层次更高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紧构筑中。
       截至2022年5月,沛县“765计划”项目签约36个、开工37个、投产30个,年度实施的22个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均按节点有序推进。
项目如何引得进,又要怎样建得好?谱好招商引资“三部曲”,按下营商环境“快进键”,就是沛县给出的答案。
        以营商环境提升弥补交通区位短板,沛县倾力打造“都来想法办、不说不能办”营商品牌,微山湖周边地区“两省八县”36项“通办”事项清单正式施行,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入选《2021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典范案例》。
聚焦“两个争做”,锚定“双超千亿”,沛县又将目光落在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绩上。
        进入新时代,沛县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重煤的问题已到了痛下决心解决的时候。大力推行传统产业提升和老旧企业整治行动,沛县实行“三步走”,对环境问题突出的企业加大整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结构提升;扎实抓好绿电发展机遇。
        目前,省政府正谋划氢能源基地试点,省工信厅和徐州市政府联合以沛县为基地,做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设想:光伏一条链、氢能源一条链,这两条链经过3年到5年发展,就有望实现从传统能源基地向新能源重镇的华丽转身。
        城乡融合发展,是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紧密衔接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沛县五大工程34项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去年7月,沛县南四湖流域丰沛运河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全长9.8公里的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正式启动。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水质净化、生物栖息,沿河生态走廊、公园建了起来,“人—文—景—城”复合空间绘就出沛县“内外兼修”的气质与涵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11年,沛县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县城复检,蝉联江苏省文明城市。2022年,沛县又获评省生态园林城市。
        目前,丰沛铁路桥、汉润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工程顺利推进,新时代大厦、大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杨屯美丽宜居小城镇、丰沛运河生态修复等5个美丽宜居城市试点项目全面完成,徐沛运河郊野公园入选全省城市特色风貌塑造项目。
        以“美丽沛县”20项任务为重点,沛县统筹推进农房改善和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位列全省县级进位第一等次,获评全国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试点县。
        沛县在全市率先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生态环境“五网协同”市场化运行体系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全市第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六化”模式,获评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截至今年5月19日,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8.4%,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改善幅度位居全市第一,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
       坚持以“百姓真正享受得到”为标准,十年间,沛县倾心倾情,一桩一件,务实落实,努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每一个岗位,都关联着一份努力拼搏的梦想,牵动着一个安居乐业的家庭。
        十年间,沛县深入开展全民参保扩面行动,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今年以来,镇级医养结合养老加速推进,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4942人。
        医疗、教育,就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针对沛县基础教育长期薄弱、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教学质量全市落后的问题,沛县旗帜鲜明提出“教育兴县”战略。近年来,沛县以超常规的决心和力度,累计新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82所,沛高中等78所已投入使用,“大班额”问题全面化解,打赢了基础教育“翻身仗”。
        树立一面旗帜、寻找一个典型、写好一个村规民约、建好一支志愿者队伍、举办一次集体婚礼、举行一次群众性移风易俗文化文艺活动——沛县正是用这样的“六个一”工作法,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以选树褒奖“沛县好人”等身边典型为抓手,沛县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治理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积极培树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目前全县共有“全国道德模范”1人、“中国好人”20人。